close

事實概要

原告為位於新北市○○區○○路○○○號1樓、213號1樓及地下1層建築物(下稱系爭建築物)之使用人,系爭建築物領有95使字第70號使用執照1樓原核准用途為「店鋪(G類3組)、停車空間」地下1層原核准用途為「防空避難室兼停車空間

被告於民國99年7月13日派員至現場稽查,發現現場未經核准擅自將地下1層變更為「倉庫」使用,遂以99年8月5日北工使字第0990713510號函併附同文號處分書(下稱前處分),以原告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依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裁處原告新臺幣(下同)6萬元罰鍰,並限於99年10月31日前改善或補辦手續。

嗣被告於101年3月9日再度派員至現場勘查,現場仍未經核准擅自將原核准用途變更為「倉庫」使用,並有拆除汽車昇降機、增設樓板等與原核准內容不符之變更使用行為,認已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遂依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以101年4月2日北工使字第1011484254號函併附同文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8萬元罰鍰,並命停止一切違規行為,且限於101年6月30日前改善或補辦手續,原告不服,提起訴願,遭駁回後,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本院判斷如下

(一)按建築法第2條第1項規定:「主管建築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新北市政府100年1月19日北府工建字第1000054371號公告:「主旨:公告本府將建築法除違章建築處理事項外,本府關於建築法所定主管機關權限劃分予本府工務局執行,並自即日生效。」是新北市政府轄內建築法權限事項,被告得以其名義為之

(二)第按,同法第77條第1項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第73條第2項前段、第4項分別規定:「建築物應依核定之使用類組使用,其有變更使用類組或有第九條建造行為之外之主要構造、防火區劃、防火避難設施、消防設備、停車空間及其他與原核定使用不合之變更者,應申請變更使用執照。」「第二項建築物之使用類組,變更使用之條件及程序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定之。」第91條規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機械遊樂設施之經營者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屆期仍未改善或補辦手續而繼續使用者,得連續處罰,並限期停止其使用。必要時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或命其於期限內自行拆除,恢復原狀或強制拆除:、違反建築法第七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使用擅自使用建築物者。……。」

內政部依建築法第73條第4項授權,訂定建築物使用類組及變更使用辦法,其中第8條規定:「本法第73條第2項所定有本法第9條建造行為以外主要構造、防火區劃、防火避難設施、消防設備、停車空間及其他與原核定使用不合之變更者,應申請變更使用執照之規定如下:一、建築物之基礎、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等之變更。……八、建築物之共同壁、分戶牆、外牆、防空避難設備、機械停車設備、中央系統空氣調節設備及開放空間,或其他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定項目之變更。」核此為授權範圍內技術性、細節性之規定,合於法律保留原則,應值肯認。

是建築法第77條第1項已課予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之責任,其責任之內容,係屬以物為中心之「狀態責任」,此與一般「行為責任」之概念不同,並非以造成危險狀態之行為人為維護義務人,而係基於公益之目的(通常係基於公共安全之考量),而就對物有實際上管領能力之人,如所有權人或使用人,課予此種排除危險、回復物安全狀態之義務,故縱然造成建築物未合法使用之情形,非出於所有人或使用人所為,然仍不能解免其等依建築法第73條第2項所具體規定,應依使用執照所示,維護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之責任。

(三)末按,新北市政府處理違反建築法使用管理規定案件統一裁罰基準其附表8規定:「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及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者,其場所屬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申報頻率每4年1次場所及其他場所(第三型);第1次查獲者,處罰鍰6萬元。第二次查獲處罰鍰8萬元。」此規定,則建築法地方主管機關為使所轄辦理建築法違章案件之裁罰金額有一客觀之標準可資參考,分就違章行為、場所及次數等不同情節,訂定不同之處罰額度,衡其標準合理且正當;除作原則性或一般性裁量基準外,亦不排除另有例外情形之裁量基準,與法律授權目的並無牴觸,應予援用。

(四)原告為系爭建物使用人,系爭建築物領有被告95使字第70號使用執照,地下1層原核准用途為「防空避難室兼停車空間」。被告前於99年7月13日發現現場未經核准擅自變更為「倉庫」使用,遂以原告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依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以前處分裁處原告6萬元罰鍰,並限於99年10月31日前改善或補辦手續。嗣被告於101年3月9日再度派員至現場勘查,現場供「倉庫」使用,並有拆除汽車昇降機、增設樓板等與原核准內容不符之變更使用行為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被告95使字第70號使用執照、前處分、被告101年3月9日勘查紀錄表及採證照片等件影本附卷可憑,堪認為真實。是以,原告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使用擅自使用建築物,事證明確,應依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論科,至為灼然。原處分據此,並衡酌原告前於99年8月5日業因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遭被告裁罰6萬元在案,依新北市政府處理違反建築法使用管理規定案件統一裁罰基準附表二規定,裁處原告8萬元罰鍰,並命停止一切違規行為,且限於101年6月30日前改善或補辦手續,洵屬有據。

(五)原告雖主張原處分並未合法送達,且系爭建物地下1層於其買受前即已作為倉庫使用等語。惟:

1.原處分係依原告戶籍地為寄存送達,而非依被告所知悉之原告現居所新北市○○區○○路○○號即本案違規地點為送達,其送達容有瑕疵。然徵諸原告其訴願書所載,原告於102年8月28日知悉原處分內容,就其送達亦為爭執,明知原處分送至其戶籍地,可認自該時起原處分已置於其實力掌控中,隨時可取得,已生送達效力,其起點則自斯時起算。訴願決定已採取此見解,認原告於102年9月24日提起訴願,未逾訴願期間,而為實體審議。是以,原告仍執原處分並未合法送達為詞而為抗辯,並無足採。

2.建築法課予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之責任,其責任之內容,係屬以物為中心之「狀態責任」,業如前述。是原告為系爭建物之使用人,對物有實際上管領能力之人,即有排除建物危險、回復物安全狀態之義務,即令造成系爭建物未合法使用之情形,乃出於建商所為。是以,原告以買受系爭建物時,原狀即為倉庫云云置辨,藉以卸免建築法上使用人維持合法使用建物之義務,亦無可採。

五、從而,原處分認事用法均無違誤,訴願決定遞予維持,核無不合。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想法:真的是莫名其妙。

┌§73第二項:「建築物應依核定之使用類組使用,其有變更使用類組或有第九條建造行為以外主要構造、防火區劃、防火避難設施、消防設備、停車空間及其他與原核定使用不合之變更者,應申請變更使用執照。但建築物在一定規模以下之使用變更,不在此限。 」

└§93第一項第一款:「...一、違反第七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使用擅自使用建築物者。」

┌§77第一項:「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 」

└§93第一項第一款:「...二、未依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者。」

所以違反§77第一項根本不能夠連結到§93第一項第一款,姑且不論上開前者才是行為責任,後者才是狀態責任,適用§93第一項第一款之前提乃「未經核准變更使用」而「擅自使用」建築物之行為,所以建築物之所有權人若無「未經核准變更使用」之行為,根本就不應該受處罰。 


原告既然主張:「原告向建商購入後即未曾變更系爭建物地下一樓用途。」而且被告既然也認為:「從而,原告主張系爭建築物交屋及如此使用,並非原告增建或改建之等情,固然可信,然要無因此而免除其狀態違規之責任,被告遂以原處分裁處原告,並無不合。」那麼被告既然無「未經核准變更使用」而「擅自使用」建築物之行為,被告之處罰當應撤銷。

※​​​​​​李建良(20130501),公法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223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狀態責任 行為責任
    全站熱搜

    mitransi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